logo-yuki

Yuki

Blog

ブログ

cover-non-cs-career-switch-to-frontend

私立大學日文系女學士 aka 我 —— 轉職網頁前端工程師的心路歷程

轉職當時已 28 歲也無交換、留學經驗

✦personal-experience

私立大學日文系女學士 ー 我的網頁前端工程師轉職心得

轉職當時已 28 歲也無交換、留學經驗

這篇文章我大概是從 3 年前就開始寫,不斷在草稿狀態修修改改,想交代、想表達的實在太多,總算是完成了,文長注意。如果是跟我當面聊,或許都能聊上幾小時。

My Background

如題,綜觀我個人背景,想要轉職網頁前端,別說什麼轉職紅利,就直接說很不利啦。

文組女生

文組女生裡面數學很好的大有人在,我就是那個符合刻板印象、數學不好的。

  • 7 歲起就被迫補英文、8 歲起知道自己愛看動畫、愛聽動畫 OP、ED,自然而然自學日文。偏科外語,從小開始。
  • 小學 3 年級上學期,我在台北市就讀的國小先教乘法;小學 3 年級下學期,我被迫搬家轉學到桃園縣的國小是後教乘法,所以我小學 ー 沒有學到除法。最有印象的就是,時間來到了小學 6 年級,當時的班導決定每天早自習都要來個數學小考,光是這個我就天天都可以考不及格。
  • 國中,大概是連番的作業、考試、補習轟炸之下,姑且算自行習得了除法吧,數學有變好一點,但可能也如眾人說的「國中數學都能用背的」的關係才變好,人生中數學最好的時光。
  • 高中,數學無懸念一落千丈,理所當然唸社會組。這邊的事蹟就是,已經是社會組的數乙了,還只是學到三角函數那邊而已,那學期就被當,暑修才過。
  • 我那個年代考大學叫「學測 / 指考」,忘了學測數學幾級分,但指考數學 17 分。PS. 相反的英文有 87 分,不能再高,偏科不是假。
  • 我大學先唸 3D 動畫系,還會碰到點圖學概念,後來轉學到日文系,從此沒再碰過數學。

我就是吃飯算錢,要加總或平分的時候,不是交給別人算,就是要拿計算機出來按的那位。真的不討厭數學,還覺得數學好玩,但有興趣不代表有天賦、喜歡做不代表能做得很厲害。從來沒想過自己能寫什麼程式、當什麼工程師,我的夢想一直是當繪師、當漫畫家。

私立大學日文系學士

網頁前端工程師是被歸類在軟體工程(Soft job / 軟工)業界的。即使發佈本文的當下已是 2025 年,社會風氣與過去相比也改變很多,但在軟工業界求職時,仍有一大部分的資方相當看重「學歷」。

我不但非本科,還是日文系,不像物理、土木、化學給人邏輯很好的印象;不像財會、心理、設計給人很會觀察分析、統整歸納的印象。

日文系給人們的印象就是…

你日文 N1?哇ー你日文好強! (接下來話題就不外乎是追星追劇、旅遊、時尚、動漫遊戲、日商文化…)

順道一提,其實日文 N1 只是日本小學生程度,一個門檻而已唷。

  • 曾有位面試官說他看我是日文系,面試前就(擅自)覺得我英文不好,認為我一定看不懂前測的刷題網站的題目,沒想到我還能答得出來。
  • 曾有次面試,好不容易到了見老闆的關卡,結果那位老闆要我去當日文業務,並不是所謂確認決心的環節,是真的要我去當。
  • 在某間公司 Onboard 後,要開發 i18n 功能,我被交辦的是去把既有的繁中 Locale 檔翻譯成日文,不是開發那個 i18n 功能。

再加上我又是「私立大學學士」而已,因為經歷過家道中落,我在家中破產都還能再站穩的狀態下,實在承擔不起也負擔不起留學、讀碩博、交換、打工渡假的種種,選擇畢業就趕快去工作。

  • 跟同業親友交流時「某某知名公司,他們只收台清交、海歸」都是時有所聞。
  • 有親友幫內推,熱心助我把履歷最佳化,但投遞後是無聲,也是有過。

「現在學歷怎樣真的還好了啦」、「有社會經驗後,學歷沒那麼重要了吧」,至少轉職以前的人生,我也一直都這樣相信著。

然而,轉職成功後至今 5 年以上的親身經歷,我的想法變了 — 在軟工業界,學歷確實很高機率要被當作門票使用。回想起當時已 28 歲、豪無相關學經歷的自己,原來是拿著一張「坐蛋頂的門票」入場而不自知啊。

對於我這個轉職成功案例,連我親媽的感想也是「女兒好怪胎」,後來我哥也轉職成功當後端,她說兒子本來就優秀,當然能成功。其實我也認同就是。

轉職契機

頂著上述種種劣勢,還決定轉職的契機是?

普通的原因

轉職前我都從事助理、行政文書類的工作,雖然覺得古板、無聊、沒歸屬感,也知道自己是可有可無、隨時能被取代的,但我當時就是一個躺平狀態,沒有想積極做些什麼。

平時也被眾人理所當然認為是端茶小妹;儘管大多數人也不怎麼瞭解我,一些生命中的過客,總會擅自給我一些… 收斂的說 — 聽了不舒服也不適用的建言。好在本人 INTP 不會太內耗,反正我的終極夢想是當繪師、當漫畫家,只要正職不會妨礙到我這個夢想就好,其他的乾他們屁事。

亞洲家長的部分呢,只要沒達到他們自定義的成功,就什麼都不是,再加上性別是女生… 不多說了。相信亞洲小孩多少能共感。我也早早就放棄博取亞洲家長的認同,我的內在小孩跟我可好的,我認同自己就夠。

那為什麼最後還是轉職了!動機是什麼?

真的很普通,我偶然發現自己長年培養的興趣之一,原來、好像、似乎就那麼巧,就叫作網頁前端,當我聽到原來世界上還有這個職業,而且台灣社會當時好像有一股轉職風潮,我就直覺自己如果來參一咖,應該會轉成功。

再來就算是剛畢業、剛轉職的網頁前端,相對於端茶小妹的薪資待遇,那隨便都輕鬆翻倍,有助於我提高生活品質、不那麼為窮忙所苦,對我的畫圖夢,肯定是正面影響。

一講到錢,可能有些人就想「道德」個兩句了吧,「怎麼可以只看錢,所以你只看錢囉」、「要看自己想在這個領域做什麼呀!」。

我當時月薪 30K,扣完勞健保就算 28K 左右吧,花費如下:

  • 孝親 8K 沒得商量。
  • 學貸 6K,家道中落後,老實說當時真的不會想,也沒有任何師長引導,根本無心念書又不想離開北部,最後只上得了私立,途中還不懂事轉學,降轉一年,畢業即負債,銀行每月就是要扣我這些。
  • 桃北通勤 3.5K,我當時住桃園藝文,天天搭 9023 通勤到北市上班,其實我從大四起就為了省房租,從桃園藝文通勤到淡水上學,所以我當時覺得通勤到北市沒啥大不了,當然後來逐漸覺得很地獄,受不了搬家,那又是另一個故事。
  • 吃飯 3K。
  • 剩下的約 7.5K,強迫自己存起來,世人認為女孩子該花的、不該花的,我都沒花。

如果我不提錢,那我就太矯揉造作。

而且我也說了,我發現網頁前端恰好是我長年培養的興趣之一,不會沒熱情、沒理想,望各位道德高人體諒。

命運的齒輪

馬上來說明,網頁前端怎麼會是我長年培養的興趣之一,以及我直覺自己能轉職成功的底氣是來自哪裡,其實都是來自於我學經歷背景的另一面,家庭背景。

  • 小時候家裡開公司,比別人家早有電腦,我是從只有 Command line、無桌面 UI 的 486 電腦開始用。也就是說我 7 歲,剛好被迫補英文,就也一邊在玩 Command line 了;又因為假日常被帶去家裡公司玩,也有模糊的 Server、網路 IP、虛擬光碟… 之類的概念,這以後都可以寫文章分享,不要小看一個小孩為了玩電腦可以做到、學到些什麼事。
  • 國中時期愛玩線上遊戲,那個年代外掛盛行,因此有了腳本的概念。
  • 高中時期是部落格平台的全盛期,每家平台都有讓使用者「修改 CSS 樣式」的功能,於是「修改部落格面板」成為了我的興趣之一,只因為我覺得既有的版面都不好看,但我當時根本不知道這叫前端,我都跟別人說我都在「改語法」,這以後也可以寫文章分享。
  • 也是高中時期,我就使用過多款瀏覽器,IE 固定看台灣網站、火狐固定看日本網站,因為當時文字編碼還不像現在大多用 Unicode,網站常看到亂碼,台灣的就要切 Big5、日本的就要改成什麼 JIS,切來切去很麻煩乾脆分開;後來 Chrome 崛起,就都改用 Chrome
  • 依然是高中時期,許多日本網站就都會鎖國,我也有了 VPN 跟「烤餅乾(Cookie)」概念。
  • 還是高中時期,當時許多日本動漫同人繪師都用「FC2」這個平台架設個人網站,身為一個小繪手我也想自學怎麼架站,只因為我想跟日本繪師交朋友;當時 Adobe Dreamwaver 還很流行,照著網路教學做,最後還用 FTP 把做好的檔案上傳到 Hinet 空間部署,但我依然不知道這叫前端、這叫寫網站。
  • 大學至今,更多的平台出現,Tumblr、Blogger、Plurk … 什麼的,我當然都有去玩過,到最後甚至無師,但自己就像考古學家研究楔形文字一般,認得了幾個 JavaScript 語法。

許多人會說我是「Born to be frontend」,嗯… 或許事實看上去就是如此,我自己也常覺得命運真神奇,但情感上,我還是想「Born to be illustrator」w,有關畫圖,也是以後都能寫文章分享。

決定性事件

轉職過程

台大資工訓練班

AppWorks School(於 2024 改名為 AiWorks)

二轉

WeHelp

Now

© 2024 yuki16bit